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规文件 > 规范性文件

阳泉市农村科技扶贫开发专项规划

阳泉市政府 www.yq.gov.cn 2016-10-26 16:56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大会精神和阳泉市《关于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特制定阳泉市农村科技扶贫开发专项规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持创新驱动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以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农村贫困地区的科技服务能力为基础,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要任务,以点面结合,扶贫扶智结合,人才与项目互动,省、市、地三级联动为手段,精准发力,充分发挥科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支撑作用。

    二、基本目标

    ——依托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走产学研、农科教结合之路,支持区域性特色产业示范带动项目,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注重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和人才引进,抓好科技基地示范与技术培训,辐射带动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着力提升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和贡献作用,力争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它适宜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贫困农村人口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依靠科技服务民生,在贫困地区人口健康、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作用,巩固扶贫成果,控制因灾返贫人数。

  ——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支持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支持各种旨在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技术普及提升培训,培养农民进入市场的信息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和利用资源优势的能力。

  三、主要任务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结合我市十三五科技规划和自身科技能力的实际,坚持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多措并举,强力有序推进科技扶贫,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任务:

  (一)构建科技服务平台体系

  一是支持科技扶贫区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探索“自主建设、投资多元、功能综合”的建设模式,建立面向三农的区域科技服务平台,实施技术转移、金融对接、要素聚集、协同创新、创业转化等功能。完善市、县生产力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展面向贫困地区的扶贫科技服务。

  二是加快我市科技孵化器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县域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面向科技扶贫拓展孵化器功能,整合创业孵化资源,打造创业服务产业链,构筑孵化载体、技术平台、人才培育、融资担保一体化的孵化服务体系。

  三是支持贫困地区创新创业,将众创空间引向农业农村,建设创意创业空间、创业实训基地等,构建科技咨询、质量检测、科技金融、创业培训和辅导、管理、法律、财务等一站式开放性全方位新型综合服务体系。支持草根能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在贫困地区创新创业。

  四是建设科技扶贫专家帮扶服务平台。探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新模式。围绕贫困地区产业需求,采用“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家+农村专业协会+农民”等运作模式,鼓励市内外的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示范、推广转化、技术培训、中介服务和产业带动,推进高校院所与贫困地区的紧密结合。

  五是支持有条件的帮扶企业、转置村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进基地、人才、技术、资本、项目、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加快发展区域工业促增收。

    (二)构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培育推广一批新品种。种植业以道地中药材、马铃薯、水果、核桃、食用菌、小杂粮、蔬菜等为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专用的突破性新品种。养殖业以猪、牛、羊、鸡、鱼、兔、蜜蜂为重点,开展品种改良推广,培育壮大地方优势品牌,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二是集成转化一批新技术。加强贫困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及旅游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太阳能及风能、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产学研协同创新,集中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是探索完善一批新模式。探索贫困地区高起点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的科技园区(基地),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探索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加强技术链协同攻关,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索企业带动技术脱贫模式,把吸纳贫困户作为重要内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转化先进适用成果,培育壮大知名品牌,支持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农村新兴业态发展。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项目样板。

   (三)构建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市、县科技网站,建好科技项目库、人才库、技术成果库,必要的可设立科技扶贫栏目,建立起政府与贫困地区信息沟通桥梁。

  二是加强扶贫脱贫乡村技术需求调研,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建立科技成果对接机制,创新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网络化、常态化对接交易机制,每年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发布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和技术。

  三是加强农村信息化技术支撑。创新业态,实施“互联网+电商”、“互联网+智慧农业”、“互联网+乡村旅游”等技术示范项目。加快贫困地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电商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联结“小产品与大市场”。

  四是鼓励支持包括技术服务中心(站、点)、科研院所、技术经营组织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强化科技信息服务意识和完善信息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各种会计信息帮扶服务。

    (四)构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一是建立阳泉实用技术人才库,培养一支本土科技服务人员团队,推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转化,推进科技扶贫济困工作。

  二是加强与“第一书记”联动互动,加快科技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提供“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的精准科技服务,推进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承包服务,允许其获得合理收入。

  三是建立科研单位帮扶机制,落实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办、创办、联办产业项目,动员和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参与扶贫。

    (五)构建科技扶贫示范体系

    加强与农口部门协调配合,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示范户。围绕产业扶贫,在确立的13个重点乡镇,选择一批典型开展科技帮扶试点,重点在产业支撑、人才引进、项目支持、能力培训、科技普及等方面进行帮扶,以点带面,谋求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5个优秀科技推广示范组织、15个市级科技示范点(基地)、50个科技示范乡镇、村、户的县乡村户科技示范体系。

    (六)构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体系

    创新贫困地区技术培训模式,切实加强在贫困地区技术培训和科学普及,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立足提升贫困地区产业生产水平,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骨干的培训,建立市级培训基地1个、县乡培训点10个,利用田间讲解、地头培训、面对面传授、专题授课、示范带动等途径,重点培养一批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要加强贫困地区科学普及。建设高质量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服务点,持续开展科技进村入户、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宣传、普及、传播、推广科技知识。要加强贫困户技术培训,依托科技培训基地,把贫困户务工务农技术培训作为地方科技培训的重点内容,提升贫困户科技发展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科技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及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科技扶贫工作的统筹部署,定期研究科技扶贫工作,指导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解决科技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管理科,负责科技扶贫的日常事务工作。三个农业县区科技局也要成立本县区科技扶贫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市县联动推进科技扶贫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创新科技扶贫投入机制

  市、县科技财政资金要对科技扶贫项目有专项倾斜支持,要大力培育扶持“一村一品”特色致富产业,同时要建立面向贫困地区常态化的科技金融对接模式,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形成支持科技扶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信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创投基金、天使基金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贫困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强工作落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需求,凝练项目,制定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强化工作落实,实现定点帮扶、精准扶贫,充分发挥科技帮扶项目、技术人才在扶贫中的关键作用。

  (三)探索制定科技扶贫激励政策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科技项目要向科技扶贫专项计划倾斜,要简化流程,加强服务,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科技人员牵头或与贫困地区联合申报实施项目,支持方式上实行无偿支持、后补助、贷款贴息、转移支付等,项目管理上优化经费科目设计,注重绩效考核。建立科技管理部门、科研单位联系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机制,选派科技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员到贫困村驻点帮扶。探索和落实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建立保障科技人员服务基层长效利益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停薪留职、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收益分成等方式深入农村创业服务。

  (四)加强考核监督

建立考核监督制度,加强对科技扶贫帮扶项目的绩效考评,强化监督,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建立工作台账制度,细化分解科技扶贫任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加强科技扶贫调研与统计监测工作,构建省市县科技扶贫统计信息报送和反馈系统。

  (五)加强宣传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科技扶贫宣传,及时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建立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市、县、乡镇设立科技扶贫宣传专栏,加强科技扶贫政策、技术、人才信息的宣传与交流,畅通贫困地区与扶贫单位、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各类公共服务活动,推介科技兴农的经验做法、技术成果展示,做好本土特色农产品展示,加强科技人才培训交流,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为扶贫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